前两天刷知乎,快手看到一个高赞回答,刷赞刷粉丝工说小红书不就是红书全网超低价刷qq网站给女孩化装胸片的软件嘛,很多人就在里面一边发美美哒的业务相片,一边打女拳。下单
这个人对小红书的快手理解就是错的,得出的刷赞刷粉丝工推论大几率也是错的。如果抱着这些看法做小红书,红书大机率都做不好的业务。
一个诞生了11年,下单拥有3.5亿用户,快手日活1亿的刷赞刷粉丝工软件,就如此被简单粗鲁地归纳了?
就像很多人说,红书做新媒体要对标热卖小红书业务下单,业务找对标帐号,下单其实很多人找的方法,用的方法就错了。
比如张雪峰写了个热卖,然后我去抄一下,能火吗?必然不能。因为他是全网超低价刷qq网站张雪峰。
对标热卖,对标的是阶段,比如张雪峰或则谁,1000粉丝的时侯,他发哪些内容;一万粉丝了,他发哪些内容;十万粉丝了,他又发哪些内容。根据阶段去对标,而不是依照当下最终结果的热卖去对标。
如果明天,你能作出个类似于张雪峰当初的成名作,也就是《七分钟剖析34所985高校》那种,你一样能火。
现在很多人想做小红书,感觉小红书变现也还可以,但无从下手,今天我们就回顾一下小红书的发展历史,它是如何演变到明天这一步,而所谓的美妆博主拍拍拍,到底是不是小红书的基因密码?
机缘
小红书最开始只是一组PDF,名叫《小红书出境购物攻略》,说白了就是一组入门级的海淘手册。就像《泰国小红书》《日本小红书》之类的,教你如何出国旅游能够放心买买买,怎么退税和打折。
这组功略在2013年的五一发下来的时侯,不到一个月,下载量就突破了五十万。
这是因为跨境海淘,当时真的是许多消费者的刚需,特别是北上广深的白领们,需求很急迫。但当时的供给压根跟不上,连天猫国际都没有。所以跨境购物只有靠人肉出国搬运。
所以当时的留学生归国的时侯,都是小包大包揣着各类洋货。
这时候就开始奠定了小红书的粉色基因,因为跨境海淘的第一批用户就是一线城市的高收入女人。而他们爱旅游,同时也爱购物。
创立
PDF火了以后,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和翟芳马上意识到,这批精美女人,不仅购买力强,而且分享欲和抒发欲也非常强,谁不想买个LV的鞋子炫耀一下呢?
所以她们决定做UGC社区,也就是用户自己生成内容的社区。
这就是小红书的第一版APP,它从一组PDF文件弄成了海淘女人分享购物的平台。
因为时间有限,刚开始她们只做了“小红书香港购物指南”
由于需求实在旺盛,上线一年,用户数就超过了1500万,集美们,友友们爆发出了强烈的参与热情。“种草”这个出自天涯社区的词,在此就成为了小红书推荐好物的标签。
但问题随之而来了,小红书的运营者们发觉,虽然小红书人气很高,很多人都来分享抒发,甚至把里面的信息作为购物决策的根据。
可姐妹们最终下单还是从天猫或则代订购,流量接不住,也不能提供好的服务。
所以小红书步入了第二阶段,决定塑造社区+电商的闭环。
社区+电商
在2014年小红书推出了“福利社”的频道,专卖这些呼声很高的海淘产品,业务范围也从内容拔草到了电商种草。
甚至自己模仿日本的黑色星期五,搞了个白色星期五。
但好景不长,因为电商的赛道太激烈了。
小红书一开始做电商,互联网大厂就意识到问题了,巨头的味觉多敏锐啊,就在同年,阿里巴巴做了天猫国际;网易做了考拉海购;京东上线了易迅全球购,甚至老玩家国美都推出了苏宁海外购。
小红书一下子被打回原形,因为不仅有人气,它包括供应链、支付方法和选品,全部都没有优势。
所以到了2016年,小红书决定,弱化电商,重仓社交。
slogan也从原先的“全世界的好东西”,变成“全世界的好生活。”
电商不怎样碰了,甚至商品拔草也少了,变成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诠释。
所以小红书的用户又迎来了一轮快速下降,到2017年,用户量接近7000万,差不多两个美国的人口。
演化
2018年,小红书决定加强娱乐性,让其成为你们的游乐场。于是它开始赞助《偶像练习生》和《创造101》等节目,还力邀许多名星进驻。
很多集美们顿时发觉,她们可以在小红书上见到景甜教自己洗澡、戚薇教自己化装,顶流的小鲜肉们也会和他们“亲密”互动。
这时候,小红书把slogan改成了“标记我的生活”,这时候它才把内容重心放在了普通用户脸上,给普通人猛推流。
如果你玩知乎小红书业务下单,小红书和抖音。你会发觉,抖音经常是卡500播放不动了,而知乎写看法不配图根本没人鸟。但若果你在小红书上认真发点东西,很多集美们马上都会和你互动。
这就是这场变革带来的利润。
2022年初,小红书尽管并没有改slogan,但它节日喊了一句新标语:
2亿人的生活经验,就在小红书。
你看,小红书并没有把自己绑在北上广的精英男性头上,而是一次次迭代演变,最终成了凝聚两亿人经验的平台。
当然,从平台的演变,我们也可以见到规律。
比如变美逻辑,姐妹逻辑和个人经验。
变美好理解,就是化装;
姐妹逻辑很有意思,从我这个腐女的角度看,小红书是杠精最少的平台,大家都是集美们,友友们,哪个东西好不好用。或者都在那吐槽人渣。
但你去知乎那些地方,肯定是杠出几十层楼。
最后就是个人经验,据我观察,小红书有很多真实的一手经验和个人感悟,当然好多也是中介了。那些经验和案例是真的可以交流,可以得到共鸣。而不是个别平台一看就是要加群领资源薅羊毛的。
所以小红书是一个单纯的化装平台吗?不是,化妆只是男性变美逻辑的一个延展分支。
从误打误撞的那一组PDF,到拔草到电商的闭环,最后又回归社交,呈现普通人的生活方式。
小红书似乎始终都没企图想告诉你,小红书到底是什么;
而是仍然提醒你,你可以让小红书成为哪些。
就是这些基层用户与官方主导的合力,推动了小红书的迭代升级。
而这些有意识地让边沿力量失控,反而给小红书的整体,带来了赋能。
写在最后。
我当然不仅工作极少用小红书,我并不是想宣传它。我只是想说,我们不要贬低任何一个新兴的事物,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值得研究。
---
参考材料:
[1]蔡钰《情绪价值》